爱国文化 >长城内外

《聆听运盐河的歌唱》

长城内外 | 2021-04-19 09:23:45文章来源:蔡炯

沐浴着明媚阳光,承受着春风温柔抚摸,我俯瞰着余东古镇北边运盐河蜿蜒的身姿,你看她一路微波荡漾,杨柳披拂,烟波茫茫,河边传来嘹亮的京剧歌唱声,京腔京韵,有板有眼,与运盐河的流水声交织成美妙的交响曲,京剧演唱活动在余东有着悠久的历史,京剧成为余东的一张名片,京歌伴着运盐河水一起歌唱,令人心醉,如果你来到运盐河边,那京歌、那水流声,定会缠住你的心,让你流连忘返。

余东因盐成邑,因盐兴镇。明清时期盐业十分发达,清代同治年间,余东及吕四、余西等场出产的盐十分受欢迎,以其盐色洁白味道咸而享有盛誉,被列为淮盐之首,清代两淮盐业达到鼎盛时期,共有23个盐场,余东场为其中之一,余东、吕四产的盐质量最好,称为“真梁盐”,成了朝廷贡品,因而余东成为清代盐业重镇。

如今,余东老街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因盐成邑的城镇体系,其中石板街、古运盐河及护城河保存完整,能够体现“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城镇格局。余东老街密密地分布着盐仓、盐市、盐店、秤房、盐道,运盐河应运而生,并与护城河相通,成为运盐的重要枢纽,当时在西城河内侧,建成了“西码头”,为明代所建,下面用木桩子固定,上面用废旧石磨叠成台阶,一直叠砌至岸上。清代乾隆年间,又在修建保安桥的同时,将余下的石条在桥南又建成一个新的盐码头。

运盐河淙淙流淌,诉说着盐业的过往,这条河流上面曾经是运盐船串流不息,把余东生产的白花花的盐运往各地,运盐河为余东及沿岸地方盐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余东城镇的兴起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得水滋润,人水相依。运盐河润泽了余东古镇,她像一条项链,连着余东精血,滋养着余东及沿岸的百姓,运盐河乃是盐业发展的交通动脉,商品交易的经济贾道,文化交流的信息纽带。回眸历史,这条河流究竟叠印过多少船只形成的商贸繁荣盛景,承载过多少东西往来的生产方式,传播过多少文人雅士渊博的学术文化思想,流淌过多少通东习俗文化长流,运盐河是条深不可测的河。

掬一捧运盐河水,余东古镇焕然一新,运盐河每滴水都浸润着余东人世代传承的精神,河水依依,奔流千年。现今,余东人行驶在运盐河在古河道上,聆听每滴水诉说着余东人的奋斗历程,汲取每滴水蕴涵的精神力量。沿着运盐河开辟的水道,自信豪迈地航行在新时代的春光里。

运盐河潺潺流淌,船桨划动的涓涓水声,微风激起的粼粼水波,阳光映出的浮光跃金,伴着余东的古镇景色,犹如一首传唱千年的通东民歌,那清流汇成甘霖,润泽着人们的心田。

作者简介:
蔡炯,环球出版社编审、《当代作家报》顾问编委、清风笺文学网编辑、烟雨旧事文学社小说副主编、青梅煮酒诗社编委。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中短篇小说90余篇、小小说100余篇及大量散文、诗歌,出版小说集《冰雪消融》、文学作品集《扬帆》。被中国作协、《文艺报》编辑部评为 “人民艺术家”,传略入选《新世纪优秀作家、诗人风采录》、《新时期文艺三十年·艺缘群英谱》、《新中国60年诗典》、《中国文化传承人物志》、《中国当代文学事业发展概览》等大典。

 

99人点赞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将本文章分享到发朋友圈。

激励永远换一批

如果战争再次爆发,这支驻守平型关的部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