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文化 >爱国之窗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百集市井杂记《兰生讲苏州》(19)解读街巷界碑

爱国之窗 | 2022-02-22 20:17:54文章来源:原创:口述 沈兰生 整理:韩瑛

整理:韩瑛
口述:沈兰生

当你走进苏城街巷里弄,无论山塘街、上塘街、仓街、平江路,还是皮市街、殿基巷、青石弄,只要你稍作留心就会发现,几乎每座有点历史的民居墙上都立有界碑。张界、李宅、姚庐、吴氏家祠,墙边界石上标得一清二楚。


三让堂吴界(汤家巷),敬义堂倪界、瞿界、汝南周界(仓桥浜)界碑旧照

几千年来,人们对自己家姓、祖业很看重,晚辈也常以祖业骄人,享余荫之福,这种市民心理在界碑上得到了物化。

立在门前的堂名体现了房主的家风家训的文化理念,同时对家人和市井路人起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上津桥南上塘街武林公馆  沈兰生摄

堂名富有哲理,起到一种教化人们的作用,是儒家思想在街巷文化上的反映。主题是立德立业。仁、义、礼、智、信。界碑见证繁华,姑苏城埠,石路、山塘等市街,历史上万商云集,货积如山,历来是风流繁华之地。

自古以来,国有国界,省有省界,直到市县乡村,都有明确方位界址,以示区别。同时也为设定行政管理明确了空间范围,提供了法律依据。其实界碑不但国家有,作为城市街巷构成元素的店铺,民居也同样有。立于墙体上的各种界碑取材各异,形式多样,涉及到堂名姓氏,会馆,公所是吴文化在建筑上的一支文脉。


苏州洋务局界碑  沈兰生摄

界碑与产权界定

当你走进苏城街巷,无论山塘街、上塘街还是平江路、皮市街、定慧寺巷、青石弄,只要你稍作留心就会发现几乎每座有点历史的民居墙上都立有界碑,与白粉墙、青砖墙、红砖墙砌成一体。界碑文字一般由堂名与姓氏构成,如三槐堂王界。三槐系堂名,王为姓氏。

界碑绝大部分是花岗岩,个别用青石.武康石。从界碑石料可知道房屋的历史年代,武康石界碑年代较早,一般在宋元时代,青石多见于明代,清代以后大多用苏州西郊的花岗岩石料。


(晋阳堂唐界、四知堂杨界至德堂吴界、爱莲堂周界碑界旧照)

界碑规格不大,一般高出地面60-80公分,宽25-30公分,厚15公分左右,埋在地下部分粗糙,地上部分为素平纹饰。碑文大部分为阴刻,也有减平阴刻,阳雕。字体正楷多见,也有隶书和魏碑体,但很少见草体。因界碑不同于其他用途,字迹规范显得庄重。在阊门内下塘街外五泾弄一周姓民宅界碑上还有阴刻英文“CHOW“是一块中英文私宅界碑。

我们说,街有街名,巷有巷名,桥有桥名,民居也有堂名,堂名就表现在界碑上,走进街巷里弄,张界,李宅,姚庐,吴氏家祠,墙边界石上标得一清二楚,民居前界碑一般立一块,也有二块,多立在墙角处,也有立在大门旁边。有的大宅界碑有好几块,在房屋四周都立有界碑。界碑的立法各不相同,大部分在建房时就刻好,与墙体同时砌在一起。也有的单独立在墙脚边,兼起护墙作用。


(务本堂曹界、宝善堂傅界、玉润堂郭界、五柳堂陶界旧碑旧照)

界石的树立,具有重要的房地产法律意义,是一种物权标志,可以对一处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外墙四至有具体的确定,同时对产权人姓氏也作了明确。从某种意义上讲界碑是一本不会丢失的产权凭证。界石也能预防和减少因房屋租赁和相邻之间的产权纠纷。界石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亲戚朋友等寻找房屋主人提供了标识。

山塘街彩云桥西  顾得其界

界碑宣扬宗姓,笔者从小在苏州小巷长大,多年来走过不少街巷里弄,如山塘街,下塘街,皮市街,平江路,仓街,吴趋坊,桃花坞,学士街等发现,界碑的树立者都十分注重宣扬自己祖上的宗姓,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自己的根,而且连宗姓的发源地,籍贯也在界碑上体现出来,如猪行河头23号界碑字为南阳韩,韩姓最早源于河南南阳,隋代向南方迁移,阊门内下塘街仓桥西民宅界碑为彭城刘(东汉时徐州称彭城),说明刘氏祖籍在徐州一带。又如西麒麟巷虎丘靖节堂界 ,专诸巷陇西李界,周王庙弄汝南堂周界,阖村坊22号晋阳堂唐界东小河边2号安徽柏界,南浩街陵武顾界等,说明来苏州发展定居的人来自全国各地,苏州是个包容性很大的古城,历史上他们也曾是“新苏州人”。有的界碑为祈盼子孙后代人丁兴旺,香火不断,祖业延续不断,在界碑堂名上寄托了自己的愿望。如廖家巷口继诸堂乐界,皮市街继远堂唐界,渡僧桥伊家浜承启堂严界,天库前永茂堂夏界,山塘街世远堂朱界西中市126号承绪堂,吴趋坊留耕堂于界。安商人兴建。齐门外顺康堆栈界是旧时货物集散地。


王氏系列界碑旧照  沈兰生摄

几千年来,人们对自己的宗姓,祖业是很看重的,晚辈也常以祖业骄人,享余荫之福。这种市民传统心理在各自的界碑上得到物化。走进街巷里弄查寻碑文好像走进苏州古老的历史。那些小巷,里弄,小桥,古井积淀那么深的文化底蕴。我看到很多有文化价值的界碑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被作为封,资,修遭到很大破坏。在近几年的街坊大拆迁中消失,好多界碑文字为防遭破坏已被人用水泥,石灰,纸筋涂没,得以幸存。可惜,有的界碑字迹被凿去,空留一块无字碑。有的界碑被人们铺在平江路山塘街上,胥江城墙虎丘后山踏步上。如五柳堂陶界,在三乐湾夹剪弄一口古井边,见一块石碑上刻有:苏州洋务局界,是清代苏州管理洋务的机构,还有一块上刻:模范农场界。可见苏州历史上也有过农场。在专诸巷还有一界碑上阳刻农务局三字。


专诸巷农务局界  沈兰生摄

堂名崇尚贤德: 

立在门前界碑上的堂名,体现了房主的思想文化观念,同时也对家人及市井路人起潜移默化的启迪作用。其中积德行善,崇尚先贤是界碑的主要内容,如:北码头至德堂吴界,忠德堂于界,山塘街倪家坊树德堂李界,高井头勤德堂,还有阊门内下塘仁德堂,世德堂,南浩街崇德堂于界,承德堂施界等。恃德者昌,几千年来儒家文化在各自的堂名得到充分体现,反映行善的堂名有:伊家浜宝善堂徐界,石塔头积善堂周界,吴趋坊崇善堂,周王庙弄学善堂等。学善崇善,积德行善,中华民族的美德都铭刻在这石头文字上,这些街巷文化的载体——界碑也曾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岁月。


崇俭堂张界碑界旧照   沈兰生摄

社交场合,不少人遇到同姓总讲500年前是本家人,故不少房主用历史上与自己同姓宗姓先贤名人做堂名,以体现宗姓的荣光,如南浩街四知堂杨界,是讲古代有个叫杨震的太守,半夜有人到他家送银子,杨太守坚决拒收,送礼人讲:现在是半夜,又有无人看见,银子你尽管收下。杨太守对送礼人讲:怎么会无人知晓,我收到你的银子,你知,我知,还有天知,地知,万万不可也。来者送礼不成,悄然回身。后人称颂杨太守为政清廉。不少杨姓宅主在房前取名四知堂杨界。又如阊门内下塘爱莲堂周界,房主用宋朝文学家周敦颐的名著《爱莲说》取名爱莲堂,就有了几分儒雅,看到界碑堂名就会想起“出污泥而不染,香远而溢青”的名句,也体现了宅主的人格品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屋前种五棵柳,自称“五柳居士”,不少陶姓人崇尚他的品格,在宅前取堂名为五柳堂。

碑文传承家风家训:

不少界碑所取名用的是富有哲理的格言,座右铭用以提醒,规范,教化人们的行为,是几千年儒家思想在街巷文化上的反映。尚存不多的界碑如今仍在传递着古街优雅宁静,修身养性的信息。
小巷是宁静的,在老房子前有一份古典的心情。在潭子里百忍堂碑前,不管你心中有多烦恼,看了碑文烦恼少了,火气也退了,邻里之间也不肯为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吵了,会觉得在这里争吵是太不合适了。养人性情的碑文所起的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像这类修身齐家的界碑有:莲花斗慎业堂秦界,东北街三省堂曾界,偶意孔子吾日三省之意。渡僧桥下塘本修堂严界,鸿翥堂,施林巷明心堂郁界,山塘街问心堂蒋界,半边街春辉堂吴界,偶意留得寸草心,抱得三春晖。还有薛家湾思植堂王界,剪刀弄勤慎堂,阊门内下塘街师哲堂,上塘街仁和堂钱界等。

界碑见证繁华:

姑苏城埠,石路,山塘街,南浩街,齐门外大街、葑门横街,枣市街,自明清以来,万商云集,货积如山,历来是风流繁华之地,这一点在会馆公所的界碑上得到印证。笔者在查寻界碑的过程中走了不少老街巷,看到阊门,齐门,石路,山塘街一带会馆公所界碑最多。会馆是旧时某地外出经商人员设立在苏州具有同乡,行帮性质的活动场所。而公所是同行之间,同业公会自治组织的活动场所,如上塘街上津桥南堍的武林会馆是杭州人在苏集资所建的会馆(杭州曾称武林)。山塘街109号宝安会馆水码头界碑是清康熙十六年广东东莞商人所建立。中张家巷全晋会馆为山西丝茶商人集资兴建。天库前河南武安会馆是光绪12年由河武安商人兴建。齐门外顺康堆栈界是旧时货物集散地。


顺康推栈界  沈兰生摄

各种公所界碑数量较多,如南浩街88号坤震公所,石塔弄裕明公所,北码头咏勤公所,吴县卷烟商同业公会,专诸巷玉业公所,上津桥下塘楚南公所,砌在原动力厂西围墙上。南浩街223号湖桔公所碑为青石。猪行河头面庄公所。杨安浜月台公所为清乾隆1736年皖浙商人寄货谈业务的场所,南新路绍酒公所又名禹川公所。杨安弄兰溪公所系浙江金华商人在苏居所地等。会所交易的货物有绍酒、金华火腿、茶叶、木材、烟叶等。


苏州旅业工会旧界碑旧照  沈兰生摄

在查寻界碑中笔者还在专诸巷看到农务局界碑,枫桥路陆军界碑,山塘街礼仁公产,安泰救火会,永安龙社、周王庙弄济急会界碑等。

历史上苏城界碑数以万计,称得上是一座界碑博物馆。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笔者在走过几条街坊改造后的街巷连一块界碑也未找到,令人遗憾。此次文章重新编辑,在编辑的帮助下,将界碑旧照片尽可能整理,给大家看到尽量多的历史界碑旧照,感受苏州界碑文化的深厚,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苏州界碑文化史料文档。

531人点赞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将本文章分享到发朋友圈。

激励永远换一批

如果战争再次爆发,这支驻守平型关的部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