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祖国 >爱国企业家

卢作孚—抗战时期的民族企业家

爱国企业家 | 2020-01-08 10:35:13文章来源:爱国网综合

1937年,民族抗战全面爆发。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把中华民族拖入灾难深渊,也中断了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黄金十年”。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民生凋敝,经济由国民经济过渡到战备状态,举步维艰。但仍有许多爱国和活跃的民族企业家没有安于命运、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或为国救亡图存、参与物资撤退转移;或在后方发展经济、支持前线战事;或在沦陷区坚决不与侵略者妥协合作。在抗战胜利后,他们也第一时间投入到生产恢复中,保存了民族的经济血脉。

1937年,民族抗战全面爆发。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把中华民族拖入灾难深渊,也中断了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黄金十年”。

1927年到1937年“黄金十年”的说法,来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从1928年开始,依托于货币制度改革和工业建设计划,中国经济开始恢复元气。从1931年到1936年,中国工业年增长率保持在9.3%。10年间,中国修建了8000公里铁路,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年代翻了一番。

城市化进程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速推进,1937年,中国出现了北平、上海、天津等人口过百万的大型城市。

繁荣和现代化之路初见曙光,就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战火打破。历史学家罗荣渠估计,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延误了20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一年间,沿海经济发展重点城市几乎全线陷落,上海的金融产业几乎覆灭。1937年12月13日,南京被攻破。南京、武汉、广东和山西的军事工业陆续搬迁往内地,一些著名的私营企业家也将产业迁离日本人的行军路线。

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民生凋敝,经济由国民经济过渡到战备状态,举步维艰。但仍有许多爱国和活跃的民族企业家没有安于命运、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或为国救亡图存、参与物资撤退转移;或在后方发展经济、支持前线战事;或在沦陷区坚决不与侵略者妥协合作。在抗战胜利后,他们也第一时间投入到生产恢复中,保存了民族的经济血脉。


卢作孚

卢作孚: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柳传志曾谈到,自己最佩服的近代实业家是卢作孚。

“我绝不敢跟他比。抗日时期,他为国家运送物资,损失很大。之后又一心做建设,后来蒙受不白之冤。我做事情之前会盘算半天,而卢作孚完全是无私的。如果我处在战争年代会不会那样做,我不知道,但我很敬佩这样的人。”

卢作孚是重庆市合川人。1925年,他靠乡亲、朋友、地方士绅的支持,用8000元购买了一艘小轮船,创立了民生公司。由于经营得法,到1937年前,民生公司已拥有轮船46艘,成为我国内河航运最大的民营企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的工业遭到严重损失,迁出工厂不到10%。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从上海、南京、武汉撤退到宜昌的重要工业物资约9万吨堆积在宜昌两岸,不断遭到日军轰炸,还有近10万多入川人员等待入川。

卢作孚后来回忆说,这些物资是当时整个中华民族工业的精华,是国家仅存的一点元气。卢作孚向员工发出号召:“国家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民生公司放弃了当年最后5个月里绝大部分的商业运输机会,倾全公司之力,昼夜兼程抢运,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

这次抢运行动也被誉为中国的“东方敦克尔克大撤退”。整个抗战期间,民生公司共抢运了各类人员150余万人、物资100万余吨、遭日机炸毁船只16艘、牺牲职工100余人。

卢作孚说:民生公司“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组织,绝对是一个帮助社会的事业。民生公司最后的意义决不是帮助本身,而是帮助社会”。这一思想后来被概括为民生精神,成为民生公司育人用人、开发产业的指导思想。

作者:李原

6人点赞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将本文章分享到发朋友圈。

爱国故事换一批

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