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言天下
更多 》
千家姓
更多 》

源流一

葛氏源于葛天氏,出自远古部落葛天氏族,属于以部落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远古时期,有个部落居葛地,以居邑名称为部族姓氏,称葛天氏。按史书记载,葛天氏起源非常古老,而且还在人文始祖伏羲氏之前。据传,葛天氏的后裔子孙在后来省文简化为单姓,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最古老的葛氏之始。
葛天氏下传四十二世至伯益之时,当时属于嬴姓之国。伯益帮大禹治水有功,禹想让位给伯益,伯益隐退,禹子启继位,封伯益长子大廉为诸侯伯爵国葛国国君,称葛伯并准其在古葛地(今河南省宁陵县周边)建葛国。据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记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司马迁《史记》记载:『商汤始居亳,与葛伯为邻,商征诸侯,葛伯不祀,商汤罚之』。商汤灭葛国和其他诸侯国并建立商朝后,商汤封葛伯后裔为商朝附庸国葛伯国。葛国被灭后,葛伯的后世子孙多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葛氏。
周武王灭殷商后,在西周初期,又寻回葛伯后裔,封赐有葛国,为子爵,这是葛伯国第二次被灭。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国被郑庄公姬寤生所吞灭,其后在其故国之地还爆发了宋、郑两国之间的著名“长葛之战”;十年后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郑国为了争霸中原,又在其地爆发了针对周王朝的著名“繻葛之战”;葛国故地成了楚国、鲁国等诸侯们争霸春秋的的古战场,于公元前557年葛伯国被场地灭亡。
葛国再次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一支系留居古葛地,后世称梁国郡,外迁四大支系:顿丘郡、琅琊郡、颖川郡、扶风郡。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氏,遂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后有省文再称葛氏者。
葛氏正确读音作gài(ㄍㄞˋ),今读作gě(ㄍㄜˇ)亦可。


源流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贺葛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魏时期,有戎狄民族的分支贺葛氏部落,后为鲜卑拓拔部吞并。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贺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洛阳,在汉化改革过程中改为汉姓葛氏,是为河南葛氏的一支。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源流三
  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回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成吉思汗后裔脱欢,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从元朝顺帝孛尔只斤氏·妥欢帖睦尔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到今天已有六百四十年了,其缔造者成吉思汗本名为孛尔只斤氏·铁木真。如今居住在江苏泰州、兴化两地的葛氏居民一直认定是蒙古族后裔,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并以一本清朝咸丰年间所修《葛氏宗谱》为证。据该部《葛氏宗谱》记载,元朝末期元顺帝执政时期民不聊生,全国范围内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当时成吉思汗的后代镇南王孛尔只斤氏·脱欢之子淮王孛尔只斤·帖木尔不花正在元大都(今北京)朝中任监国,侄儿义王孛尔只斤·和尚辅佐其执政。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明太祖开始大举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所率明军的强力攻击下,于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农历8月攻陷元大都,元朝政府自此灭亡,元顺帝逃往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一带)。如今,江苏如皋一带冒氏已被当地民政部门确认为成吉思汗后代。同时,《如皋冒氏宗谱》和《兴化葛氏宗谱》中关于孛尔只斤氏·帖木尔不花等的事迹与历史记载相互吻合,证明在泰州、兴化的葛氏族人确为成吉思汗后代。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源流五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各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格佳喇氏,亦称葛加尔氏,满语为Gegiyala Hala,世居长白山。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盖氏等。
  ⑵.满族格济勒氏,亦称葛济勒氏,满语为Gejile Hala,汉义“捕鸟笼的木框”,世居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伊兰包托克索(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三家子)、绥分(今吉林绥分河上游地区)、通吉(今吉林敦化)、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鄂氏等。
  ⑶.满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郭氏、高氏等。
  ⑷.满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尔哲勒氏,满语为Moljere Hala,汉义“用刀复仇”,世居松花江、黑龙江、巴林(伯力,今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白石(今牡丹江镜泊湖)、阿穆达(今黑龙江哈尔滨山彦倭和)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孟氏、曹氏、莫氏等。
  满族葛氏正确读音皆作gě(ㄍㄜˇ)。
源流六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朝时期鄂温克族喀尔佳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喀尔佳氏,亦称卡尔他昆氏、卡尔他考廖夫,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arja Hala。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满族喀尔佳氏多冠汉姓为葛氏。
  该支葛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

国学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

《太行回声》

    雄浑的崖壁 伟岸的太行   夕阳的映照 雄鹰的翱翔   八百里烽烟 抗日的战场   高耸的石崖 英魂的雕像   华夏的血脉 民族的脊梁   战斗的旗帜 在太行山上   秋色的山河 极目的远望   潺潺的漳河  倾诉的柔肠……

挥诗散文过上元

每逢佳节一定与亲友相聚,每过春节一定在家乡与家人相欢,每逢元宵节一定会与家人在故乡团圆。今天正是辛丑元宵节,我虽在家乡,身边却沒有家人,无法相见团圆,即便与时俱进的“云聊”“云聚”,也没有了那份热闹和喧嚣,正好一个人静下心境,回想这几天在大别山一带的所……

知命与使命——读许嘉璐先生《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

作者:朱小健,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中华书局新近出版了许嘉璐先生《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这是一本并不太厚的文化专著,全书16万字,分14讲,从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分析入手,通过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探讨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和跨文化交际的规则,具体解说儒学、佛学的主要特征,进而对中华文……

孤独的身影 温暖的光 < 灯塔>

参加镇江市“行走江南运河”采风团,乘船一路向南,从镇江到杭州,沿途拍摄,“咔嚓”许多,感慨许多。整理了几组小专题,灯塔是其中的一组。 灯塔,有的在水中,有的在岸边陆地上;有的是水泥材质,有的是金属材料。在河道的转弯处,或在汊道口,……

村里来了摄影师——

连日来,江苏镇江丹徒区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志愿者队伍,走进农村、走进农户家,为村民们义务拍摄全家福。 听说摄影家义务为大家拍摄全家福照片,村民们非常高兴、十分配合,喊来家人一起合影,还互相招呼着邻居不容错过良机。摄影志愿者们劲头十足,摆拍、抓拍,只要是精彩画面,就绝不错过……

《百岁猴妙述》

见猴寿——观 其图形,识其文字,赏其艺术,得其意象。如拔云见日知书者艺法造诣之深,惊赞中国文化传承又多一创新杰作的同时,秘探张松老师缘起源头….. 妙观一切智  方照一束字 1.猴与寿俱合一体?百字暗显居其中? 2.猴字为何选侯作……

“桃花源”新解 ——以酉阳桃花源为例

“桃花源”新解 ——以酉阳桃花源为例       作者:包晓峰 田景和  [内容摘要] “桃花源”令我们神往,构建新时代的“桃花源”,我们要……

卢家荣:摄影,我退休后的最爱            

工作了43年,不知不觉就退休了! 说实在的,在工作岗位上时,说到退休,真感觉很遥远的事。 办完退休手续,真的退休了,心里感觉空荡荡的,很不是滋味,此时此刻,到留念那又苦又累的、有埋怨、有欢笑、有幸福、有奉献,陪伴我多年的工作岗位⋯⋯。 自然规律不可抗拒。退休伊始,我很不习惯慢节奏的……

孙玉文:谈杜甫的《登岳阳楼》

【提要】针对既往对杜甫《登岳阳楼》释读中存在的一些误读,论证杜甫写这首诗的立足点是岳阳楼,不是洞庭湖。进而根据岳阳楼和洞庭湖的相对地理方位,结合诗歌内容和杜甫对典故的运用,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等,论证《登岳阳楼》写杜甫站在岳阳楼上,依次按东南西北顺序眺望周遭风景的所见、所思、所感,从而对《登岳阳楼》一……

汉字中的法治教育——寄语中小学生系列讲座之一

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五千年文明史的传承载体——汉字同样是炎黄子孙的骄傲。细品汉字,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感知中华民族祖先的睿智。汉字博大精深,不少汉字蕴藏着法制教育的哲理。不妨略举几例。 罪:除暴安良、惩治犯罪是警察的天职,故先说罪字。成语&ldqu……

汉字中的安全教育——寄语中小学生系列讲座之二

  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五千年文明史的传承载体——汉字同样是炎黄子孙的骄傲。细品汉字,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感知中华民族祖先的睿智。汉字博大精深,不少汉字蕴藏着安全教育的哲理。不妨略举几例。   嘴:嘴的生理功能:吃饭,说话。嘴的特殊功能:评判是非,……

汉字字根解字【水】

汉字字根解字【水】    路清 【水】(shuǐ)字。【水】字是象形字,水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物理形态。处于液态时,水的特点是“内实外虚,向下流淌”。 解讀水字不能漏掉小篆,水和小篆,水字的字形已經不一樣了,小篆的水字是說明,河床裏面……

汉字字根解字【歸】

汉字字根解字【歸】    路清 “歸(guī)”字。“歸”字是一个“追”字去掉“走”字底,在这里有“追”的意思,“止”字和……

汉字字根解字【丹】【彤】

“丹(dān)”字是“冂(jiōng)”字和“亠(玄字头)”组成的,“冂”字和“冋(jiōng)”字在古时候是通用的,“炯”和“冋&rd……

汉字字根解字【媳】【熄】【息】

“媳(xī)”字是“女”字和“息”字组成​的,为什么自家的太太称之为媳妇?又为什么“媳”字用“息”字和“女”字组成?“女”字……

粮食【第二期】

“食(shí)”字是“人”字和“良”字组合而成的,“人良”为“食”,“粮食”二字的组合都有“良”字,“良&……

羚羊王国七日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合作,藏语的意思是羚羊棲栖之地,可以想象有满山遍野羚羊,在蓝天白云下或悠闲、或奔跑的情景,该是多么的美妙和壮观。  应藏族好友仲格嘉与旦知草夫妇三年之约,重归我的第二故乡合作,探望那里的藏族兄弟姐妹与友人。 从合肥来合作,合合两地,相……

云南普洱西盟:心如暖阳 处处是春

2020年春,有一句流行语: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春天,是一个季节 是一种喜悦,是一份希望 西盟佤山的春 轻轻随风潜入 流淌在阿佤人的眼里和心里 温润秀美天地 佤山的春 在小羊的眼中 是带着清香的茶叶 佤山的……

冬雪奥运熊猫至——【秦关汉雪】

冬雪奥运熊猫至 海北天南宾客来 待到今宵五环夜 冰花烂漫笑颜开 【秦关汉雪】 ……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百集市井杂记《兰生讲苏州》(16)节令习俗

口述:沈兰生 整理:孙颢铭 历史上姑苏一带商贾云集,人口稠密,士农工商百业俱全,在历史过程中,他们在一年四季,逢年过节中形成了具有姑苏地域特色的习俗,这也是吴文化的一部分。 虎丘赖债庙:俗话说:冷是冷的风,穷是穷的债,旧时姑苏地区虽然商业繁华,店铺林立,但城市贫民、手工业者、破产农民毕……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百集市井杂记《兰生讲苏州》(15)菜市卖担头

口述:沈兰生 整理:孙颢铭 清晨天刚蒙蒙亮,姑苏城内外菜农、菜贩便肩挑、手提忙碌起来,一大早街巷碰到都是家庭主妇拎着竹篮去买小菜,遇到邻居或熟人,第一句便问:王师母今朝篮里买点啥格小菜,对方讲:买点小青菜、扁婆、还有苋菜、四喜豆。居家过日子,开出门来七件事,其实第一件就是拎篮买小菜,毕竟民以……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百集市井杂记《兰生讲苏州》(14)白居易山塘河植莲

口述:沈兰生 整理:孙颢铭 苏州城乡莲花很多,有红白两种,是著名的水八仙之一。莲花一身是宝,莲花可赏,莲子莲藕可食。莲花与佛有缘,亦称佛花,庙里菩萨都坐在莲花座上。苏州叫莲花巷、莲花庵的还不少。 拙政园荷花池  沈兰生摄 据说唐代以前苏州只有红莲花,没有白莲花。那种……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百集市井杂记《兰生讲苏州》(12)红尘水道话客船

口述:沈兰生 整理:孙颢铭 自从隋代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苏州从唐朝到明、清一直是商贸集散之地,从《姑苏繁华图》上可以看到,姑苏城外、古运河、山塘河、护城河中舟楫如梭,百舸争流,两岸店铺林立,货积如山,河中的各种船只就有300多,水运拉动物流,物流带动人流,故被曹雪芹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之……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百集市井杂记《兰生讲苏州》(11)百年烟水说炉灶

口述:沈兰生 整理:孙颢铭 十八世纪一位哲人曾讲过:火的发现和使用,是人与动物区别的分水岭。人类从居洞穴、吃生食到烧烤吃熟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用火煮食,各类炉灶功不可没。吴地市民早就有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的习俗,认为炉灶有灶神,送灶那天市民用纸竹扎成神像与车马在门前焚烧,将未烧……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百集市井杂记《兰生讲苏州》(10)盛康续建留园

口述:沈兰生 整理:孙颢铭 苏州园林甲天下,位于姑苏阊门外的留园,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之一,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建筑精美。中部以水为主,为湖山景色。东部以厅堂建筑为主,精美华丽。西部以假山为主,富有野趣。留园集苏州园林之大成,是苏州明代园林的精品,也是古代园林的代表作。 留园冠云峰 ……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百集市井杂记《兰生讲苏州》(9)墙角肖特英雄碑

口述:沈兰生 整理:孙颢铭 兰生为地道老苏州人,长居苏州,平时有散步习惯,一天散步走到五卅路同德里北面一条小巷口,发现一户民居围墙下有一块花岗岩石碑砌在围墙中。走近一看上面还有阴刻的文字:大字是:肖特义士,小字是七月,吴县立。兰生马上想到这块残碑很可能是一九三二年春苏州市民为纪念美国飞行员,……